熬夜一时爽,一直熬夜“虽半百而衰也”!
今日寒露,俗语说: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。”寒露节后,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,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,冷寒而将欲凝结,放出微微的寒光。
秋意渐浓,睡意更浓,但依旧有人唱着:夜太美,尽管再危险,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……
人的一生,有三分之一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。这三分之一过得好不好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另外三分之二是什么样子。
这一期的“大咖说养生”小固再次请到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王新陆教授,来和大家聊聊「好好睡觉,你就赢了」。
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日常起居也和养生息息相关。几千年来,老祖宗们记录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、了解了寒来暑往和太阳的关系、也掌握了随着太阳的运动规律调节自身作息的法则。
如果能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,做到“起居有常”就能够颐养天年;如果生活毫无规律可言,“起居无常”则只会消耗生命之池的水,就会导致“虽半百而衰也”。
1
“
合理起居三个原则
”
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。诸如日月星辰的运行,四时寒暑的变化,昼夜的交替,以至人体的生命活动等,都有内在的规律和守时的节律。所以人的生活起居也必须顺应这些自然规律,建立一套科学、合理的作息制度,这是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。
俗话说:“服药千朝,不如夜独宿。”古人认为多吃药,不如独自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睡觉。睡眠是天然的补药,是人体的充电器,是最好的“滋补品”,是抵御疾病的“防线”,而且深睡眠为“美容时间”。
睡眠的环境、用具、姿势等也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的好坏,培养合适的睡眠姿势,选用软硬适中、适合自己的或是带保健作用的枕头、床垫等,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等都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。
近年来中国高管“过劳死”现象频发,共同点在于“猝死”,且越来越年轻化,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家在精神和体力上普遍的过劳状态。
另一个极端,就是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出门有车坐,上楼有电梯”的过逸状态,以至于有些人路都走不动,身体状况严重衰弱。
“劳不过度,逸不损神。”劳和逸之间是“阴阳”关系,一旦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协调关系,人体原本平衡的生命活动就会被破坏,就容易向病理状态转化,甚至可能产生疾病。
“睡到自然醒”已经成为了很多现代人,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求。
因为工作时间长、压力大等因素,很多人平时睡眠不足,一到周末就睡到十一二点,甚至下午,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一星期以来的睡眠不足补上,这是不利于养生的错误的做法。
“人与天地相参,与日月相应”。人的生活规律应该与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变化同步,顺应自然阴阳、昼夜的消长,四季的更替,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、生活习性,建立一套规律的起居作息习惯。
2
“
秋季起居:早睡早起,“秋冻”适度
”
秋天开始阳气内收,要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。
秋天不必过早地添加衣物,让身体“冻一冻”,促进阳气内收,减少身热汗出、阴津伤耗,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,减少伤风发生。
当然“秋冻”要因人而宜,老人、小孩秋冻不能太过,要注意及时保暖。
3
“
建议:20分钟午休,23点前睡觉
”
中医主张子时大睡、午时小憩,也是人们常常说的“子午觉”。
“子时”是夜晚11点到凌晨1点,“午时”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,按照《黄帝内经》的论述,这两个时间段是阴阳大会,水火交泰之际,是人体经气“合阴”及“合阳”的时候,此时睡眠有利于养阴及养阳。所以中医总结出了“阴气盛则寐(入眠),阳气盛则寤(醒来)”的睡眠机制。
同样要睡觉,这两个时间段的睡眠要求却不同,子觉重在养阴,所以要静,需要长时间睡眠,如果能在晚上11点前上床入睡,效果最好;午觉重在养阳,而且此时身体各项功能活跃,只需休息约20分钟即可,睡多了反倒会产生心慌、倦怠等不适。
本图文、视频为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(ID:infinitus_ysgbjkrs)的授权文章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
文章来源:“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”微信订阅号。更多养生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。
本文为无限极中国网站(www.infinitus.com.cn)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
用户评论 (网上文明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