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3“邪”难抵御,其中湿邪最易伤脾胃!

导读:进入夏天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,容易疲劳、懒懒的没力气、食欲不好、头晕胸闷、多汗烦热、口苦欲饮……总觉得自己好虚,这是什么原因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进入夏天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,容易疲劳、懒懒的没力气、食欲不好、头晕胸闷、多汗烦热、口苦欲饮……

总觉得自己好虚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
夏季为何“无病三分虚”?


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,尤其在即将到来的炎热多雨的三伏天,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。

“脾喜燥恶湿”,湿气太盛,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导致脾气亏虚,平时肠胃不好的人,或贪凉喜冷、情绪抑郁、挑灯夜战之人,更容易出现疲劳的症状。

其次,夏季气温升高,人们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工作生活,这是一种外在的寒邪。与此同时,由于炎热,很多人喜欢偏凉的饮食,饮食的这种寒邪从口而入,这些都会增加寒邪侵犯人体的概率。


一、祛暑邪


“暑”为夏季的主气,为火热所化,独发于夏季。这时暑热之邪,可以耗散阳气津液,造成出汗过多,体液减少而伤津,唇干口燥,尿黄心烦等现象,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。


防范措施


1
预防情绪中暑

对付暑邪,一定要保护好心神。一是要有事可做,使精神不会空虚,减少胡思乱想的可能;二是要多正面思维,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,如读书,或者看一部电影,精神自然会饱满,这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。


2
午睡不可少

夏季昼长夜短,人体消耗大,精力容易不济。中医很重视子午觉,中午小睡20分钟,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,很好地恢复消耗的“精气神”,增强抵御暑湿之邪的能力,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


二、防湿邪



暑多挟湿,暑季气候炎热,且常多雨而潮湿,热蒸湿动,水气弥漫,故暑邪致病,多挟湿邪为患。

前面小i提到,脾最怕湿,因为湿气会阻滞在脾胃,导致人们出现胃口不佳、经常乏困、无精打采等。

脾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,脾胃差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,所以有“脾胃一伤,四脏皆无生气”的说法。可见,夏季防湿邪有多重要。


防范措施


1
食疗先开路

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症状的人群最好多吃一些利水渗湿、芳香醒脾、益气养阴的食物,比如薏苡仁、莲藕、冬瓜、白扁豆、山药、砂仁、五味子、花旗参、麦冬等。


2
古方调养——参苓白术散

“参苓白术散”出自宋朝官方药典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组方,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。方中以党参、茯苓平补脾胃之气;白扁豆、山药之甘淡,助白术健脾,又可祛湿;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湿行气、和胃醒脾。

做法:取山药10克、党参10克、茯苓10克、白扁豆7克、陈皮5克、砂仁5克、白术(炒)10克;先用水浸泡30分钟,然后小火煮,煮沸5~8分钟即可。


三、驱寒邪


寒邪常见于冬季,但寒邪为病也可见于其他季节,如气温骤降、涉水淋雨、汗出当风、空调过凉,也常作为寒邪侵人的重要原因。

夏天每个人都会想方设法获取舒适凉意,但过度贪凉未必是好事。轻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胃肠病,重者皮肤和心血管都容易出问题,老年人和儿童的发病情况就更加明显。


防范措施


1
千万别贪凉

如果过食生冷、空调温度低、久卧风口等,极易损害脾胃之阳气,导致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的发生。

当你在室内感觉凉意时,要站起来活动四肢跟躯体,以加速血液循环。


2
适当运动

有些人群本就体质虚寒,夏天又总喜欢呆在空调房里,这样会让陈寒难去,又增新寒。正确做法是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外界的变化。

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户外运动,微微发汗,运动量掌控以一小时后能恢复体力为宜。


文章来源:“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”微信订阅号。更多养生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。


71801.jpg


文章版权归无限极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:无限极中国网站(www.infinitus.com.cn)

  • 我的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