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岁的体操奥运冠军刘璇,
在退役后从未消失于大众视野,
成为裁判、歌手、演员、创业者、母亲……
21岁那年,她在悉尼奥运会取得平衡木冠军,
在宽度只有10公分的平衡木上跳跃、翻腾;
退役后,她在各种身份的尝试与切换中,
发现生活中的「平衡木」无处不在。
刘璇说,平衡不是定格的瞬间,
而是一连串动作;
平衡也不是对抗,而是与摇晃共处——
这与平衡木运动不谋而合。
一条与刘璇聊了聊她的「平衡之道」。
在亚健康人群比率越来越高,
焦虑、孤独、倦怠等情绪困扰层出的今天,
需要平衡的从来不是身份,
而是身体与生活本身。
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,刘璇以21岁“高龄”,摘得中国第一块平衡木项目奥运金牌。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,刘璇是“半路出家”从高低杠转向平衡木的选手。
“既要对抗肌肉记忆的惯性,重新校准身体支点,又要在高强度训练里,把失败的阴影转化成再来一次的勇气。”回忆起那段转型的日子,刘璇坦陈,每天都像走钢丝一般,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。
当时教练的一句话,让她醍醐灌顶:“别光盯着落点,先学会和摇晃共处。”
当她慢慢学会不去时时刻刻绷紧脚掌生硬对抗,而是调匀呼吸,在每一次腾空时,让信念先于身体站稳,忽然发现,平衡木成了稳稳接住自己的“朋友”。
不对抗,这是在运动和生活中通行的智慧。“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,越是在局部紧张发力,越是会忽略整体的协调性;而在生活中,周遭的万事万物也是一个系统,在一处钻牛角尖,反而忘记享受生活的美好。”
退役后,刘璇做过裁判,当过歌手、主持人,演过影视剧,还创过业,有了两个孩子。很多人问她:这么多身份,你是怎么平衡的?
其实刚退役时,刘璇对未来的路一无所知:“我只当过运动员,其他的事,坦白讲我都不会,但我相信,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。”平衡木教会她,所谓平衡,不是静态的、定格的瞬间,而是动态调整的过程,恰如平衡木上的一连串动作。
演戏遇到瓶颈,就试试唱歌,唱歌唱到疲累,又体验主持人等角色,听从内在声音去做取舍,机会来了就去抓住,去尝试,去体验,而不是困在顾此失彼的选择里。“决定是否平衡的绝不是事情,而是心态。如果做出了牺牲,那么就去释然,因为你拥有了另外的幸福。”
在每一次跨界、每一种身份的切换中,学习新的知识,让新鲜的血液涌进来,就是她保持平衡的方式。
唯一无法按下暂停键的,是“母亲”这个身份。哪些时间给孩子,哪些给自己?无数次的平衡与取舍中,又是身心的历练。
她以运动员时期保留下来的严格习惯来要求孩子。大儿子精力充沛,那就制定丰富的运动行程,跑酷、体操、足球等等穿插着来。“让他们从小在耐力训练中习得韧性,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去做想做的事情。身体也是如此,从小积累能量保持健康,才能松弛地面对一切。”松弛与严格,本身也是动态平衡的过程。
“有两个与平衡相关的词,一个叫做重心,一个叫做内核。”刘璇解释道。身体的力量让重心稳定,生活中的精神力量让内核强大,一同构建人的「平衡」。从身体到生活,平衡的智慧一以贯之。
刘璇来到2025养固健「新平衡之约·国风盛典」
现场做分享
上周五晚,2025养固健「新平衡之约·国风盛典」在无锡拈花湾启幕,刘璇也来到现场,和更多人分享她的平衡之道。
聊起很多观众关注的“中女”话题,身为40+的女性,刘璇对它越来越高的讨论度感到欣喜:“这是一群人的感同身受与觉醒,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受限于别人的评价,而是追求内心的丰盈,重心由外而内,就是从失衡走向平衡。”
李静在2025养固健「新平衡之约·国风盛典」现场
当身体与精神的「失衡」仍是普遍社会现象,人们对健康和快乐的渴望如此强烈,迫切地需要一个适应当代的解法。盛典嘉宾之一、节目主持人李静的观察是,过多的信息让人没有时间思考,而和他人比较的心理又催生出“分别心”,生活和身体的天平就开始倾斜。
“失衡就是:你越努力,越向外求,就越不快乐。”
李静自身也经历过这样的失衡。多年来她以“工作狂”为傲,把90%的时间都投入工作。别人邀她一起旅游,她屡屡拒绝:有这些时间,多干点“正经事”不好吗?
直到最近几年,历经更年期的李静,发现“被自己的身体抛弃了”,情绪像过山车一样,上一秒还在谈笑风生,下一秒就突然心慌意乱,说不出话。“我曾以为‘拼命’是对自己的肯定,但内心早就被掏空了。我以为我追逐的是事业、家庭的满分答案,但偏偏落下了‘爱自己’这道必答题。”
她开始学着把自己放在第一顺位上,感受工作之外的世界。上个月,她第一次去往敦煌,参加养固健的「新平衡·东方美」活动,发现在这片土地上,平衡无处不在——岩壁上的飞天是“动静平衡”,鸣沙山和月牙泉是“自然平衡”,莫高窟厚重的文化和当下生活的轻松惬意,又是“历史和现代的平衡”。看似对立的存在,却无比和谐地共生着。
在那里,她也看到了很多养固健社群的伙伴,身穿新中式服装打八段锦,围坐在一起品卯申茶,体验五感的伸展。“这种从容且由内而外的生命力,更让我看到,平衡其实是真实可触的生活状态。”
从敦煌回来后,李静养成了喝卯申茶的习惯:“烦躁的时候,给自己五分钟的时间泡杯茶,静一静,心情一下就舒展了。”再加上有意识地运动、均衡饮食、正念冥想等等,持续观照自己的身体与生活。
很快,李静要迎来自己的55岁生日了。她感慨,55岁的自己,反而比45岁更加从容。“这不是岁月的优待,而是我学会用内调外养的智慧,与身体重新签订了平衡契约。”
“先斟满自己的杯子”,把爱自己放进优先级,这是即将55岁的李静最想向大家倡议的。无需把平衡看作一个完美的、遥不可及的终点,它可以是“慢慢来”的起点。
无论是刘璇还是李静,她们认同并实践的「身体平衡+生活平衡」的生活方式,正与养固健「新平衡主义」的观念不谋而合——
身体是一个小宇宙,五脏六腑彼此协同、彼此制约,才能够顺畅地运转;生活是个大系统,人与自然、集体、家庭乃至社会,都应彼此滋养。身体和生活的平衡相辅相成,才能焕发真正的生命力。
对于身体平衡,养固健提出的解法是「中草药科技」。“古法不可改其宗,却可通其变”,中草药科技不意味着完全遵从经典方剂,而是顺应现代需求,加减化裁。正如在盛典现场,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家旭所说,经典方剂不是“死方子”,而是“活模板”。
养固健还在全球范围内,与权威科研机构和顶尖专家展开合作,在复合多糖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,并坚持从原料到成品追求100分的高标准。
道地原料的探索过程里,无限极中药材种植与管理总监葛亚中细数了他们的足迹:从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,到东北的林海雪原,从东部的山丘,到云南的雨林……目前,养固健已经在全国建设了70多个中草药种植基地,都在道地产区。
体验禅射
对于生活平衡,养固健的解法则是「长期陪伴」。近7000家线下门店成为“中华养生客厅”,随时敞开大门,从东方审美鉴赏到亲子游戏,举办各种各样的沙龙活动,并时而走向户外,一起品茶、爬山、打八段锦。
专业的养生顾问成为“养生搭子”,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指导;线上线下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又形成了互相分享、互相支持的社群。长期陪伴之下,养生成了新的社交和生活方式。
“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。”了解当代人最真实的需求,持续地看见,持续地理解,持续地陪伴,从而让养生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缓慢、平和、细水长流,自有其力量。
扶正气,平阴阳,调脏腑;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运动有度,情志有衡。中华养生文化需要传承,更需要发展和创新,当失衡成为当下的常态,「新平衡主义」不只是理论和概念,更是一种可感知、可实践的生活方式,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
当我们说「新平衡主义」,它不是一成不变或一蹴而就的,无论是饮食、起居,还是运动、情志,每一项看似简单微小的改变,都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时间。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东方养生智慧,在数字时代回归生命本真,都是主动的过程。
正如刘璇所说:真正的新平衡,就像大树,只有牢牢地扎根生活的沃土,获取充沛的生命力,才能自在地向上生长。希望我们每个人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。
直播预告
养固健特约养生科普直播栏目
#新平衡生活家·夏季篇
⏰6月26日19:30
🔥纷享荟商城直播间火热开播
👩🏻⚕专家天团携手元气少年团
🙋♀️在线解析夏季养生难题
☀️助你脱离“苦夏”困局
更有限定周边好礼等你来
即刻扫码预约分享直播👇
共赴这场【夏日平衡养生局】
0
换一换
0
无限极服务
微博
无限极(中国)
无限极视频号
纷享荟商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