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出伏了,三伏天过后,早晚气温有所降低,白天依旧炎热。
接下来,小i带你体会一下,那些被暑湿+秋燥支配的恐惧。
边祛“湿”,边防“燥”
出了伏天,湿气依然很重,湿气阻滞在脾胃中,容易伤身。同时,出伏后天气渐凉,也是“秋燥”的开始,很多人此时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、皮肤干燥、干咳无痰。
一边“湿”一边“燥”,让我们的健康“腹背受敌”,稍有不慎,身体就会出现问题。无限极健康养生理念建议您:收藏这几个中医初秋养生方,既能祛湿,还能防燥,非常简单易做哦!
做好祛湿健脾保卫战
夏天由于天气炎热,人们贪凉喜吃冷饮,或者猛劲吹空调,这些都容易伤及脾胃。中医又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,脾胃之气称为“中气”,脾胃强壮,则中气足,人就特别有精神,否则人就会易产生疲劳、倦怠之感。
这里无限极给大家推荐2个方法,健脾祛湿,祛除残余湿邪:
冬瓜薏米排骨汤
冬瓜性寒,全身是宝。冬瓜皮消肿利尿、清热解暑;冬瓜瓤和肉清热、利尿、解渴;冬瓜籽清肺化痰。此汤清香爽口,清热解暑,利湿化滞,通利小便,同样适合湿重偏热的人。
做法:
冬瓜去皮取籽洗净切块,薏米洗净泡发,排骨洗净焯水后冲洗备用;
排骨、薏米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,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;
排骨快炖烂时让入冬瓜继续小火慢炖,直至熟烂,调味即可;
加入冬瓜皮同煮,食用前把冬瓜皮捞出,也可加党参、干姜健脾养胃。
山药薏米芡实粥
入秋后多吃些山药薏米芡实粥,对抵抗困倦也是大有好处。山药和芡实可补脾益胃,薏米可健脾祛湿,三者合用可使脾胃强健,喜欢吃甜食的朋友还可以在煮粥时加个秋梨。
做法:
取山药和薏米各一两左右,再加几颗莲子和大枣,洗净;
和适量的薏米放在一起煮粥,山药要等芡实和薏米煮至半熟时方可加入;
粥既可润燥补气,又能健脾抗疲劳。
防“秋燥”,避免嗓子干
中医有“燥主秋令”的说法,入秋后,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、咽干唇燥、鼻子出血、干咳少痰、心烦、便秘等,不妨通过食疗来调理一下。
对付“秋燥”要常吃些清热、生津、养阴的食物,如白萝卜、百合、梨、蜂蜜、竹蔗、马蹄等,尽量少吃油炸、烧烤类食物。另外给大家推荐2个食疗方,缓解秋燥!
入秋萝卜胜似良药
秋季人体容易出现咳嗽、哮喘、胃不适、头晕、胸闷、心悸等症状,白萝卜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,生吃可以止渴、清内热;熟食可消食健脾。
秋季风寒感冒多发,感染风寒后,应吃些让人发热的食物。把葱段、姜片和白萝卜片一起煮汤,有散寒、止咳的作用。
秋藕最养人
熟莲藕性味甘、温、无毒,可以补心生血、健脾开胃,莲藕汤利小便,清热润肺。
秋冬季节,大家都爱喝的莲藕牛骨汤,这是一道养血美颜的汤品。最好等牛骨炖到五成熟时将藕加入,这样煮好的藕吃着才软糯。
需要提醒的是,平常烹饪藕的时候,最好不要用铁锅,否则藕会变成黑色。不仅菜品看起来不美观,营养也会打折扣。
Tips:长夏之末
一般来讲,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,炎热渐消;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,天气会越来越凉爽。
出伏之后,北方会明显感觉到凉爽,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区,凉意还不是很大。而且往往在处暑尾声,人们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秋老虎”。
0
换一换
0
无限极服务
微博
无限极(中国)
无限极视频号
纷享荟商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