⬆️点击查看精彩视频⬆️
9月22日,迎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——秋分。
秋分之际,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,正如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所述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这一天标志着秋季正式过半,有着“平分秋色”的意味,故得名“秋分”。
随着秋分的到来,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,阴气渐长。人体亦需顺应此变化,适时调整以维持健康。俗话说“夏损益,秋进补”, 秋天正是可以通过饮食调养来滋补身体、增强体质的好时机。
然而,如果不了解正确的进补方法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
进补的常见误区
你中了几个?
1. 大补特补:秋季进补应侧重于平补与滋阴润燥,而非立即大量食用高热量、高营养的食物。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体内燥热加剧,损害阴液,特别是对于夏季习惯饮用冷饮的人来说,突然转变饮食模式可能给脾胃带来额外压力,引发消化系统问题。
2. 进补等于多吃肉:尽管肉类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,但过量食用会促使体内脂肪积累,不仅不利于脾胃健康,还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3. 盲目进补:每个人的体质各异,进补前应当了解自身情况(如气虚、血虚等),并依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调养手段。缺乏针对性的随意进补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,甚至可能产生负面作用。
调养好脾胃
奠定进补基础
脾胃被称为“后天之本”,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。夏季由于湿热气候的影响,加之人们偏好冷饮冷食,脾胃功能往往较为脆弱,容易受损,表现为脾土虚弱,运化能力下降。
这不仅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,使人表现出气血两虚的症状,还会因为水分代谢异常而形成痰湿,阻碍中焦气机,进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效率。因此,调养脾胃是秋季进补的关键[1]。
● 避免刺激性食物
减少辛辣、油腻及生冷食品的摄入,防止干扰脾胃正常运作。秋季需要注意少吃寒凉食物,以防损伤脾胃阳气。
● 规律起居
维持健康的睡眠模式,早睡早起,有助于调整体内的生物钟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
● 情志调适
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,因为情绪状态不佳同样会对脾胃造成负面影响。
● 适度运动
适量的运动如慢跑、养生操、瑜伽等,可促进气血循环,增强脾胃功能。
● 经典方剂调养
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的“参苓白术散”,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剂。其中山药、党参能益气养脾胃,茯苓利水渗湿,白扁豆健脾化湿,陈皮理气健脾,砂仁、白术都有强脾胃的作用。
个性化进补
精准调养
不同体质的人在秋季进补时应各有侧重[3]:
● 阴虚体质
特征为口干舌燥、手心脚心发热等,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枸杞、黑木耳、绿豆、百合、桑椹、莲子等。其中,枸杞是滋阴补肾的优选食材;莲子则清心除烦,与滋阴的百合相配,既能润肺止咳,又能调和体内阴阳。
● 阳虚体质
常见症状包括手脚冰冷、畏寒,适宜选用温补性质的食物,例如羊肉、牛肉、核桃等,以助暖身。中医常用杜仲、巴戟天温补肾阳,配以黄芪补气,有温而不燥之效。
● 气虚体质
常感疲惫无力、呼吸短促,建议多吃山药、黄豆、黄芪等补气食材。山药有益于健脾益气,黄豆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,助力体力恢复。
● 血虚体质
表现为面色苍白、视力模糊,可利用阿胶、当归、益母草等传统中药材进行调养。阿胶历史悠久,自《神农本草经》起就被视为补血佳品;当归被誉为“血药之王”,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;益母草则有助于活血调经。
[1]微信公众号“广东中医药”2016年10月25日文章《一阵秋雨一阵凉!秋天进补先调脾胃》
[2]赵德辉,张海华,王金铭等.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及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[J].中国畜牧兽医,2022,49(11)
[3] 微信公众号“广东中医药”2018年11月01日 《有4种人秋补吃错难过冬!这个秋补排行榜快收藏》
0
换一换
0
无限极服务
微博
无限极(中国)
无限极视频号
纷享荟商城